烦人的焦虑
患者63岁,2012年因家人生病劳累突发心悸,心脏像要跳出来,胸闷恐惧,重时觉得像要死了一样,持续十几分钟,因此住院检查未发现明显身体异常。一年了又有几次发作,较第一次症状轻,现主要表现睡眠不好,胸闷气短,心烦浮躁,好发脾气,委屈好哭,胃难受,出燥汗,周身不适,请问专家这是什么病?
回复:
患者的情况应该是焦虑症,焦虑症是出现与内外环境刺激不相称的、持续的、显著的紧张不安,同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兴奋或过分警觉,给患者带来明显的精神痛苦且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一种病理性心理异常状态。临床主要表现是失眠、头疼、肩背痛、紧张、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心慌气短、胆小害怕、腹胀、食欲差、凡事总往坏处想、出汗口干、腹痛腹泻、无力、好着急,急性发作会出现惊恐状态。患者会四处求医,多种检查无明显异常,部分会诊为浅表性胃炎或轻度冠心病,这些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法解释患者的广泛躯体化症状和精神痛苦,如果得不到合理治疗,易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多种身心疾病,特别是中老年人在患焦虑症时更应引起足够重视。
处方:
1:及时就诊。如果怀疑得了焦虑症应及时就医,首次发病排除躯体疾病的检查还是必须要做,一旦确诊药物治疗非常必要。一般选用抗焦虑药和小剂量抗抑郁药,中医的惊悸、怔忡表现与焦虑症类似,病理机制是七情内伤,殃及脏腑,致心血不足、血瘀津滞,治法当温壮阳神、活血开窍,用药即可有效,两周左右就可以收到明显疗效。
2:抗焦虑药与痴呆和依赖。抗焦虑药就是人们常说的催眠药,是治疗焦虑症的常用药物,有人说长期服用抗焦虑药可以引起老年痴呆,这是不科学的,老年痴呆是大脑组织的广泛退行性变,发病与抗焦虑药无关。关于依赖,研究证明:连续服用抗焦虑类药物超过半年,仅有少数患者形成依赖,这种依赖不等同于毒品性质的依赖,待病情好转后是可以减停的,所以惧怕服用催眠药和过分严格控制这类药物的使用是不科学的。中老年患者确需用药者可长期服用,因为长期严重失眠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比抗焦虑药的副反应药大得多。
3:顺应自然,着眼生活,面对焦虑。做到正视并接受这种情绪和由焦虑带来的广泛躯体症状,坦然从容的面对,有条不紊的着眼于生活去做应该做的事,让自己干起来、忙起来、充实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