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种是个12岁的男孩,今年刚上初中一年级,他是父母结婚七年后,母亲好不容易怀孕后出生的。父亲高兴给孩子起了名字叫龙种,以表示传宗接代的男孩,龙种从小不但不害怕父亲,而且还常与父亲顶嘴,上小学时经常把同学打伤惹事,近两年又开始经常撒谎、逃学,对家长老师都十分粗暴无礼,谁的话也不听,而对小哥们儿的话却一句不忘,近来又因几次打架而引起班主任老师重视,把家长叫到学校。
这是沧州复康心理研究所王树贵所长近期接待的一个小咨客,首先找了龙种的父亲交谈,龙种的父亲说他是独生子,结婚后本来想顺利地生个男孩,但怀孕不到三个月的爱人在一次车祸后流产了,后来再也没有怀孕,经四处求医,总算在婚后第七年爱人才再次怀孕。自从龙种出生后,父亲很是高兴,天天给龙种照相。等到龙种能走路时,爸爸总是很高兴带他到外面去散步,向邻居炫耀儿子。父亲偶尔想给龙种提个意见,龙种不但不听,反而与父亲顶嘴,被宠得好象是个谁都该让着他的小皇帝。只是当龙种到了二、三岁,有时不守规矩,母亲想责骂他或处罚他,父亲就马上来阻挡。龙种六岁开始上小学念书,与同学发生争执,就动手打同学,类似事情在小学六年曾发生过十几次。去年父亲也曾鼓起勇气打过两次,但没任何作用,请大夫好好看看,这孩子是不是得了什么脑子病? 沧州复康心理研究所王树贵所长讲龙种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叫做少年品行障碍,社会学上叫做问题少年。所谓少年品行障碍是指那些具有各种不良的道德品质与偏离行为以及各种反社会行为的少年。这种少年,常规的教育方法对他们不起作用,而且在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特别大,患病率约为5%,这种情况多数少年在成人后会明显改善,这也是树大自直的道理,少数延续到成年以后形成人格障碍,到那时想矫正就太困难了。处理龙种的问题沧州复康心理研究所的王树贵主任认为首先要把龙种的问题提到整个家庭中去看,用系统家庭治疗的观点对其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进行调整,把龙种的问题看作整个家庭问题的一个局部表现,从调整沟通方式、促进良性互动入手,其次是争取老师支持齐抓共管,具体意见如下: 其一,调整家庭人际关系,夫妻建立统一战线。通过了解父亲宠爱孩子的内在心理,指出做父亲的要随孩子的成长而供给所需的管教,这是父子关系中父亲角色责任,不能单单哄小孩,疼小孩,需要让孩子体会到除了自己以外这个世界上还有别人,不能样样事情都只为自己,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物。换句话说,不能只通过孩子来满足大人的心理需要,而要能为孩子施以所需的教养。提醒做父亲的,也要接受妻子的意见,形成教育孩子的统一战线,在这种基础上改变以往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循序渐进去帮助患儿成长,如:要让龙种在家做点家务,练习自己要能负担一些责任,不能只是享受;练习跟小朋友玩时,要能相让,父亲仍可继续跟儿子亲近,但是心理要时时想着如何把儿子当作是已经12岁的少年对待,鼓励自我负责,养成勤勉的习惯。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会见到个别家长从小对孩子过分严厉,使孩子见了父母都不敢直视他们的目光,更不敢在大人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可以供给孩子丰富的物质条件,但对温情和鼓励他们是相当的吝啬,总说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好,从小让孩子战战兢兢,一点自信也没有,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这同样应引起重视。少数夫妻关系紧张,将夫妻关系的冲突点体现在对孩子教育上,这就会出现像龙种这样聪明胆大的孩子,利用这种关系而成为问题少年,也有些胆小懦弱孩子无法应对这种矛盾冲突,而诱发强迫性神经症或过度压抑导致情绪暴发而出现自杀或杀人,这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 其二,保护问题少年自尊,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长期性,教育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关于保护问题少年的自尊心问题。家长和教师特别应该注意,家长不应当着许多客人的面,大声责骂自己的孩子如何不好。教师也应避免在公共场合下点名批评他们,因为他们的自尊心特别脆弱,更易反复,受到表扬时很兴奋,也下决心改正缺点,但由于坏习气较深,意志薄弱,一遇挫折,又自卑、自暴自弃和丧失信心,他们内心也很矛盾痛苦,情绪很不稳定。实际上,并非每个问题少年都是自甘落后的,家长和教师应在他们有了一点良好的表现后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家长也可适当地和他讨论家里的一些安排,听取他的意见,特别在他的意见没被采纳时,要温和地告诉他正确的理由,希望他能谅解。问题少年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信任或参与家庭问题的决策,在学校中想自由地支配课余时间,多交朋友。但是由于他们学习成绩不好,思想品德欠佳,大人不放心并严加管教,而管教的方法仍然是童年时期的模式如打骂、限制活动或者无原则地满足孩子一些过分的物质要求,个别家长监听孩子的电话,偷看孩子的日记,大事小事整天唠叨,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他们,其实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要讲求策略,不同孩子采取不同的对策,一般原则是小事少说或不说,大事就当理不让,严肃对待,真正让孩子长记性。
其三、增强群体意识,满足交友需求,家庭学校齐抓共管。少年把友谊看得很重,并不愿意成人干涉自己的友谊。少年重视同伴的评价,能得到同龄人的赞赏即使换来成人的惩罚也甘心情愿,甚至视为“英雄行为”。和好友促膝谈心,交换彼此最感兴趣的新闻,吐露自己的内心秘密,是少年最大的快乐之一。然而,问题少年破坏纪律、违反集体行为准则的行为,常常影响了整个集体的声誉,特别容易引起公愤,这就加深了他与教师、同伴、集体之间的矛盾,在集体中更孤立,这对他们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为了满足交友需求“小哥们儿”团伙对他们就有巨大的吸引力了。这就是上初中后龙种多次参与团伙打架的原因。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家长应认真与老师沟通,也可采取调班或转学的方式,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争取学校老师的支持,在学校为他们容入群体提供机会,在学校让他们参加一些有益的学校团体,或在假期参加少年宫的一些讲座或夏令营。还可以让他和班上成绩优秀、品行端正的学生结为“对子”。让他负责班里的图书角,小银行,卫生监督岗等。通过为集体做好事,创造交往的机会,不断促进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改善,促进良性互动,为他们容入群体提供机会,问题少年的行为问题也会得到逐步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