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52岁。今年年初突发口腔囊性肿物,后经医院检查为口腔粘液腺囊肿,手术切除,病理结果验证了临床诊断。术后一个月囊肿再次复发,一周自愈,而后反复发作,自此担心肿物恶化,反复去各医院口腔科、皮肤科就诊,均未发现异常,但出现失眠、不安,好着急,食欲差体重下降。近一个月又感喉部有东西堵着,吃饭、喝水自感不畅,又担心得了食道癌,医院检查无异常,又感胃部不适,话少,发呆,情绪低落,无力,干什么也发愁,总认为身体有大毛病,感觉活的太累,体重下降了20多斤,医院让看心理科,她这是怎么了?
回复:
患者的情况应该是典型的疑病症与抑郁症的共病状态,也就是这两种病同时存在。标题所说是恐癌症在临床心理科叫疑病症,所谓疑病症属于神经官能症的范畴,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者在某些不适症状的基础上过分担心或相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身体疾病,他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的某一部位特别关注,症状表现与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经常诉述不适,四处求医,但各种检查的正常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患者的疑虑,或有躯体疾病但与当前的症状没有任何关系,或严重程度与表现不相称,常伴有失眠、焦虑和抑郁。本患者的抑郁状态应该是反应性抑郁,是受长期的疑病困扰及主管的躯体化症状的双重折磨所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易治愈的心理疾病,临床检查脑电、CT、心电图、彩超均无异常。国人终生患病率约为4.6%。临床表现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基本特征,表现为情绪低落,失望,认为生活毫无价值,充满失败,对以前喜欢的各种活动缺乏兴趣,发愁,不愿出门,不愿见人,多卧床,食欲差,体重下降,离群索居,无法体会生活的乐趣,常伴有失眠、焦虑不安、自责自罪及各种疼痛,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和扩大性自杀。抑郁症是大脑的功能性疾病,病因不详,治疗以药物为主,自然病程是6—12个月,足剂量足疗程的药物治疗是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有效手段。
处方:
1:疑病症与抑郁症的确诊最好找专科心理医生。该案例必须做药物治疗,一般选用新型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小剂量抗焦虑药,中医认为是情志内伤,脏腑受损,或脏气不足或气血瘀滞或阴虚火旺,治以温壮阳神,活血通络,2-3周会明显见效。
2:顺应自然,冷漠自己。有症状就肯定有躯体疾病这个推理是有问题的,因为心理疾病的症状可以和某些躯体疾病症状相似甚至比相应它们更明显、更严重、更典型。疑病症的表现是焦虑和紧张,对这些情绪和症状要有一种“随它去”的态度,着眼与生活去做应该做的事,做到正视并接受这种情绪,坦然从容的面对,症状会自然减轻甚至消失。
4:转移视线放弃自我。培养多方面兴趣爱好,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间接转移对自己疾病的过分关注,无所事事和长期休学休假对本病是无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