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的病人
案例:
我今年36岁,几个月前的一天晚上突然出现失眠,感一股热气只冲头顶,顿时头疼、心慌、又感左手足麻木,当时认为可能是患了“脑出血”,急往医院就诊,查心电图、脑CT、胸透均无异常。几天后又感到胸痛,又怀疑是“心脏病”或“癌症”,再次前往医院检查,做钡餐造影、心脏B超仍无异常。几个月来以上症状时重时轻,整日焦虑不安,总担心自己得了什么大病,曾多次奔波于各大医院,有的大夫说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的大夫让我去看心理医生,难道我真的得了什么心病?
回复:
生病看医生,这是正常现象。可是有的病人反反复复看医生,却始终查不出什么病,这就令人费解了。其实这种人确实有病,他的病不在身上,而是在心理上。心理学把这种病叫做疑病症。以上患者应该是典型的疑病症。疑病症属于神经官能症的范畴,是躯体形式障碍中的一种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者担心或相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身体疾病,他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的某一部位特别关注,症状表现与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经常诉述不适,四处求医,但各种客观检查的正常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患者的疑虑,或有躯体疾病但与当前的症状没有任何关系,常伴有失眠、焦虑和抑郁。疑病症患者病前多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自怜孤僻、胆小谨慎,由于亲友或熟人患病或个人患有其他躯体疾病和误信了不正确的宣传而诱发本病。
处理对策:
1:疑病症的确诊,最好找专科心理医生。治疗一般选用新型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小剂量抗焦虑药,中医认为是情志内伤,脏腑受损,或脏气不足或气血瘀滞或阴虚火旺,治以温壮阳神,活血通络。
2:顺应自然,冷漠自己。有症状就肯定有躯体疾病这个推理是有问题的,因为心理疾病的症状可以和某些躯体疾病症状相似甚至比相应它们更明显、更严重、更典型。疑病症的表现是焦虑和紧张,对这些情绪和症状要有一种“随它去”的态度,着眼与生活去做应该做的事,做到正视并接受这种情绪,坦然从容的面对,症状会自然减轻甚至消失。
3:转移视线放弃自我。培养多方面兴趣爱好,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间接转移对自己疾病的过分关注,无所事事和长期休学休假对本病是无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