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36岁,睡眠时好时坏已近十多年,有时一连几天睡不好,白天精神疲惫,头昏脑胀,脑子乱哄哄的,好着急,心慌,要是赶上有事那就闹的时间更长,偶尔也用点安定,只要能睡好,各方面就什么事也没有,请问我是神经衰弱吗?什么药可以根治我的病?安定能常吃吗?
回复:
你的情况不是神经衰弱,应该定失眠症比较准确。
1:关于睡眠。睡眠是大脑的自然生理现象,睡眠时不是大脑神经细胞的完全抑制,而是部分处于抑制状态,部分是活动状态,像兵营一样有休息的、有站岗的。一般青少年不要少于7、8个小时,中老年不少于6个小时,但没有绝对标准,只要次日无不适均视为正常。人的睡眠由浅入深大概分为四个阶段,及嗜睡期、浅睡期、和两个深睡期,在整个睡眠过程中人不总是处于安静松弛的深睡状态,每隔约两个小时,就有一次浅睡眠,在此阶段人会无意识的翻身或做其他的一些保护性动作,时间约20分种,做梦也这个阶段进行,深睡期无梦,实际人人每晚都会做梦,但只有在浅睡期醒来才会知道自己在做梦。
2:关于失眠,全球会有多少失眠的人,我们说不清楚,但这个数字肯定是庞大的、惊人的。失眠形式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梦多和早醒,是心理科临床常见的症状,可见于多种心理精神疾病,如:失眠症、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的脑血管疾病、慢性躯体疾病、药物依赖、酒依赖等等,是心理精神疾病好转和恶化的标志性症状之一,在不同疾病中会呈现不同的特点。由于失眠仅仅是一个症状,所以必须有专科医师明确诊断,找出失眠的原因,中西结合,标本兼治,原发病好了失眠也就解决了。
3:促眠药
耐受性和依赖性。提到促眠药人们就特别关心这两件事,社会上云山雾罩的歪曲宣传也加重了大众对促眠药的恐惧。所谓耐受性是只有通过不断加量才能维持疗效的一种现象;依赖性包括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两部分,即在使用一定时间后突然停药出现会失眠、焦虑不安、心烦头痛等戒断症状的现象,但持续时间不超过2周。长期的临床科研证明,多数或绝大多数患者对促眠药不产生依赖,耐受的患者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惧怕使用促眠药是盲目的、不科学的,在CCMD-3相关精神障碍治疗规范中明确指出,对于慢性的、较重的失眠和焦虑症患者,催眠药可以长期使用。
痴呆与肝肾损害。首先需明确记忆力减退是所有与失眠相关心理疾病的共有症状。有人说长期使用促眠药会引起老年痴呆,这是没有依据的。老年痴呆是大脑组织的广泛性的退行性变,这种病理变化与催眠药没有任何关系。关于肝肾损害问题,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促眠药在常规治疗剂量下是安全的,想一想如果存在那么多的健康安全问题,国家会允许生产吗?况且这类药物在全球至少已经用了60年。
合理用药。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失眠在这里我们不做详细说明。单纯的失眠和失眠症患者,我们的指导原则是:非药物方法可以解决的不用药;年龄不高于50岁,症状不严重,又没有其它躯体疾病者,主张尽量少用或不用促眠药,好好读读本章的第4、5条;对于50岁以上特别是老年人或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或其它疾病者,则应在医生指导下放心使用促眠药,因为对于他们来讲长期失眠会给心脑血管疾病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个别患者会引起脑出血或心肌梗塞,这个结果是灾难性的,催眠药的使用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无依赖促眠药。近年来开发出来无躯体依赖的非笨二氮卓类促眠药,品种较多,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的优点,缺点是价格较贵。
4: 失眠的大敌就是"想睡着觉"
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只要生理上缺乏了就肯定能睡着,强迫入睡只能加重失眠,当然白天尽量睁大眼睛提高觉醒状态,长劳作,不瞌睡,不卧床,少午睡也有利于晚间获得比较充分的睡眠。失眠者通常都会有的想法就是:出现失眠就想怎么睡不着?便焦虑起来,这样适得其反,焦虑兴奋会让你更睡不着,为此第二天情绪随之变坏,这就是观念上的恶性循环所带来的结果。为失眠而苦恼的人,白天常想今晚能睡着吗,这些想法叫为预期性焦虑。解决此类问题请记住一个原则,无论晚上能否睡好,绝不影响第二天的一切安排,当你真正能将睡眠与次日的既定活动分离的时候,晚间是否睡好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睡眠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好了起来,坚持事定能成,时间不过两周,注意中老年和有较重躯体疾病者且勿效仿。
5:补觉是失眠的开始
入睡困难型失眠的人经常采用一种错误的做法,即第二天早晨多睡一会,这是失眠者经常行为满足方式,不过这样做会越发的加重失眠,而不能自拔,所以不睡懒觉,按时起床,是很重要的。但是这样做,次日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身体不适的感觉,而不想活动,其实这种现象仅仅持续几天,工作不会受影响。
6:关注其它睡眠障碍
嗜睡症:睡眠时间过长,持续超过一个月,并非因睡眠不足或其它疾病所致。
醒觉不全:由于生活节律的改变,引起白天醒觉不全,表现记忆差,懒散,工作学习不能投入,特别易出差错。
梦行症:就是夜游症。
|